(通讯员:罗毅)在长江奔涌的三峡坝区,世界最大水电站的钢铁身躯与江风共舞。当人们惊叹于大坝的巍峨雄姿时,另一场静默的变革正在坝区的物资仓库里悄然发生——这里跳动着中国清洁能源智慧供应链的新脉搏。
江流石不转:大国重器的智能基因
占地5300平方米的智能仓库,犹如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“后勤中枢”,储存着1.5万余种精密设备与应急物资。14台蓝色机器人在货架间穿梭,激光导航系统在货架上投下蓝色星轨。这些装载着精准定位芯片的“钢铁蚂蚁”,让每一件备品备件的位置误差精确到毫米级,就像三峡大坝每一方混凝土都镌刻着建设者的匠心。仓库管理员小黄师傅仍清晰记得三年前的手工台账时代:“那时我们像候鸟一样追着物资跑,现在智能系统会主动告知每颗螺栓的'旅行轨迹'。”他的工位上父亲留下的老式游标卡尺,与智能仓库现代智能设备相映成趣,见证着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蝶变。
青山遮不住:数字浪潮里的烟火人间
智慧供应链的触角正悄然改变峡江百姓的生活图景。清晨七时,云池港的集装箱开始吞吐智能仓库分发的设备;正午时分,电厂无人机巡检系统将备品需求传回云端;夜幕降临,配备北斗定位的应急物资配送车仍在翻坝公路上穿梭,如同电流日夜奔腾,守护万家灯火通明。
在距仓库三公里的三斗坪村,移民周大姐经营的民宿里,扫码即可查看每床被褥的消杀记录。“三峡的智慧基因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。”她轻轻擦拭着智能门锁,玻璃倒影中映出江对岸灯火通明的智能仓库,现代科技与峡江灯火在夜色中交相辉映。
当惊世界殊:创新火种的星辰大海
三峡智能仓库的革新故事正沿江河湖海四处传唱。金沙江下游向家坝的备品库学会“预判”设备寿命,长江中游鄂州仓库用AR眼镜实现远程诊断,东南福建福清仓库通过射频识别技术实现无感出入库管理,华南沿海阳江库区的无人机正在绘制三维物资图谱。当澳大利亚水电专家惊叹于机器人24小时无休的工作精度时,中国工程师笑着指向仓库墙上的标语:“智汇三峡,链动未来”。
站在坛子岭俯瞰,三峡大坝与智能仓库构成一幅奇妙的时代画卷。钢筋铁骨里奔腾的不只是长江水,还有数据洪流;货架间游走的不只是机器人,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基因。这座仓库的每次呼吸,都在为“大国重器”的安全高效运转注入智慧动能,在数字经济浪潮中,续写着新时代的峡江传奇。(审核/陈明才)